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简介 | ||||||||||||||||||||||||||||||||||||
专业群由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等对接土木建筑施工领域建造技术业务链的5个专业组成,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省一类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珠江学者设岗专业。专业群立足现代建筑业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新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广东省建筑业现代化新要求,聚焦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新技术,围绕土建施工、建筑装饰、设备安装、市政施工、测量测绘等典型工程施工领域构建岗位群,培养能胜任新时期建筑八大员、BIM信息类、装配式建筑类等岗位工作,兼具其它岗位融通和迁移能力的“擅识图、懂技术、会管理、可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土建施工行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设领域。扎根区域,顺应建筑业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融合BIM技术、绿色施工、建筑节能、智慧城市,打造新时期建筑业信息化高速发展需要的土建施工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队伍支撑。 专业群聚焦工程建造技术业务链,高度契合学校“为城市建设培育英才”打造土木建筑品牌的工科办学定位;专业群组群和目标定位契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和建筑信息化、智能化等战略需求,有力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发展,也与广东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的发展目标相吻合。专业群对接建造技术业务链、面向工作领域相似岗位群、基于行业转型发展组群,群内5个专业同属土木建筑大类,工程基础平台课要求相同,就业面向土木建筑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领域,从事土建施工八大员、技术工程师等相关岗位群工作,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科研项目等共建共享,组群逻辑清晰。 本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兼职教师13人,通过健全校企协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机制,在全国冠军、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和全国劳模引领下,崇尚“能教、能做、能创”三种技能,培育“教学、技术”两类名师、兼顾教师、师傅两个身份,构建“教练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普通教师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各类工作室实现专业技术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成为“工程师型”教学能手,站稳讲台坐稳工作室“双能并重”;企业师傅将行业文化植入专业、企业项目引入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实现工学交替、知行合一、实岗育人。2021、2022年专业群引进博士2人、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6人、培养全国五四青年岗位能手1人、广东省技术能手1人、校级专业群领军人才1人、凤凰学者3人、教学名师1名、晋升教授2人、引进青年骨干教师9名,成立各类工作室7个,培育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优、科研能力强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表1. 专业群教师团队结构及业务素质情况
专业群现有在校生1174人,群内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连续开展中高职贯通协同培养试点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高职本科协同育人(2+2、3+2)试点,通过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土建类专业特色育人模式,着力培养“擅识图、懂技术、会管理、可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效果显著,近两年学生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赛项三等奖、省级奖项23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比超过90%,其中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等两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通过率100%。专业群培养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和世界高水平技能大赛冠军及奖牌获得者,努力践行了职业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第三方机构专业排名显著前移,专业群内各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均取得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2021、2022年金平果专业排行榜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14、省内第1,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排名全国34,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排名进入全国前50,学校土建施工类专业排名全国第20位,专业群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