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期检查报告书
  • 年度检查报告书
    • 2021年项目检查报告书
    • 2022年项目检查报告书
  • 项目申报材料
    • 申报书
    • 任务书
    • 建设方案
  • 项目建设情况
    • 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
    •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 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 建设成效
  • 标志性成果
    • 人才培养工作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 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平台建设
    • 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
    • 其他
  • 项目过程管理
    • 资金使用证明
    • 项目管理制度
  • 佐证材料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 教材与教法改革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实践教学基地
    • 技术技能平台
    • 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 目标实现情况
  • 首 页
  • 中期检查报告书
  • 年度检查报告书
    • 2021年项目检查报告书
    • 2022年项目检查报告书
  • 项目申报材料
    • 申报书
    • 任务书
    • 建设方案
  • 项目建设情况
    • 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
    •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 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 建设成效
  • 标志性成果
    • 人才培养工作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 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平台建设
    • 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
    • 其他
  • 项目过程管理
    • 资金使用证明
    • 项目管理制度
  • 佐证材料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 教材与教法改革
    •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实践教学基地
    • 技术技能平台
    • 社会服务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 目标实现情况
【中国教育报】区域共享 产教融合 学训一体 开放共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打造现代建筑业人才培养高地
 


【中国教育报】区域共享 产教融合 学训一体 开放共赢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打造现代建筑业人才培养高地

 中国教育报  5月9日  第4版


近十年间,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获得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迫切需要大批量“懂现代建造技术、会现场施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为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抽象枯燥、实践教学开展困难、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传承近六十年土木建筑类专业办学的深厚文化底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自2008年始开展了土建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根据“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于“知行合一”职教理念,以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广东省重点专业和一类品牌专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等为载体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建设“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现代建筑产教园”为育人平台,校企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形成了土建类专业基于研创融合的“学训一体”育人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与示范推广,有效解决了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贴近现代建筑业由“工地生产”向“车间制造”、“经验管理”向“信息管理”、“农民打工”向“产业工人”、“国内施工”向“海外扩张”转型发展的“四个转变”和专业教学“三大难点”问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被全国30多所院校引用,示范成效显著。

对接建筑产业,开发“区域共享”产教育人平台

在建筑行业的实训教学中,如何还原施工现场、展示建造过程、剖析工艺流程,让学员(学生)通过“一站式”体验,现场学习了解房屋建造的所有知识?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有一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三层“在建”建筑物,从地基到主体、到装饰装修、再到设备安装等,共计328个施工节点“一目了然”,,完全按1:1比例情景化再现了房屋建造全过程。

“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在当地政府指导和东方雨虹等名优企业参与下,学校筹资4000余万元,按照“整体规划、全真模拟、先进实用、开放共享”的原则独立研发设计的集实训教学、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员工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产教融合高水平公共实训中心。该中心占地110亩,建有安全教育、建筑质量、工种实训、综合训练、装配式建筑实训、校企合作等六大功能区。中心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均遵循“节能环保、反复使用”的理念通过精心设计,联合企业研制,涵盖6种建筑结构类型、11个工种实操项目、9个技术管理岗位和多个建筑业新技术实训的实景设施、模型、道具和工器具等1132个,能满足1000人同时实验实训。

中心建成以来,立足本校和本地、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全方位满足现代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需要,累计接收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实验实训600余人次,为广州地区进行产业工人培训9985人次,为广州市住建局、贺州市住建局等政府部门技术管理人员开展装配式技术等培训300余人次,培训服务额超千万元。同时,接待英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香港分会、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和鉴定协会、中国建筑集团、东方雨虹等20余个行业企业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0余所院校考察交流。

与此同时,如何发挥民办高职在“办学投入机制灵活、招生对象社会性强、人才培养市场性好”等优势,克服校企协同中“工学结合繁难、师资引进困难、协同育人艰难”等突出问题,学校引进合作企业在校内成立了“现代建筑产教园”,通过盘活民办体制创新协同机制,打造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现代建筑产教园具备建筑设计、施工、预决算、咨询服务等一条龙生产服务能力,教师带领学生依托园区内10个“工作室”、4家“教学公司”和3个生产性实训室,对接企业需求从事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推进生产性实践教学改革。同时,系统性推进园区人才培养,按照“校企协同培养型”、“工作室跟岗实践型”、“教学公司顶岗实习型”等形式开办富有特色的师徒结对式“岗位订单班”、“职场精英班”、“卓越英才班”和“双创先锋班”,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素质提升,多措并举实现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近三年,产教园师生团队大力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教师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余项、精品课程4门、发表论文300余篇;取得省、市级科学技术成果11项,5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中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师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1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实现专利转化15项,完成土木建筑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装配式建筑等企业横向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20余项,服务到款额800余万元。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学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线上与线下融合、学习碎片化、发展个性化、过程深度交互、资源影视化和大数据等特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土建类专业教学规律,针对建筑现场认知、课前理论预习、课堂理实脱节、课后巩固创新、课程智能考核等五个环节的教学痛点,以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载体,构建了以“模型化展示、信息化导学、项目化教学、个性化实训、智能化考核”为核心的“五化”课堂教学新体系。

通过营造和工程实际一致的教学情境,设计涵盖砖混、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类型和基坑支护、基础工程等近500个工程节点的模型图纸。学生进入模型,根据任务书与指导书,通过观摩、扫二维码、实测实量、施工放线等快速掌握节点构造及施工工艺等知识,以“模型化展示”的形式破解建筑现场认知难题。教学团队撰写脚本,组织工人标准施工,拍摄剪辑成159部教学视频,制作完成111部动画,涵盖土建类专业教学典型节点。模型中通过二维码调取播放加深节点认知,课前发给学生预习,课堂中教师围绕影视播放创设的教学情境,深度讲解力学、材料、构造及施工原理,让学生象看电影一样快乐有效地学习,以“信息化导学”的方式破解课前理论预习难题。开发270余个典型节点的施工图纸、材料使用、力学计算、构造处理、计量与计价、施工工艺、质检安检、验收资料等与教学实体模型一致的项目化教学资源。操作键盘与鼠标在虚拟模型中漫游到教学节点后,学习构件间构造关系,再点击节点标牌调出项目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以“项目化教学”的方法破解理论实践脱节难题。针对主体结构中基础柱、梁、墙、楼梯等典型构件,融合各种特殊情况开发了42个实训任务,钢筋、模板定型后和实训工具装入集成箱。先利用软件完成钢筋下料等内业计算,再分岗位完成构件施工等外业实践,教师评阅后再将构件拆散装回集成箱,依次轮训完成全部任务实训,通过“个性化实训”的途径破解实践教学开展难题。教学团队通过智能考核系统按课程考核点命题且设置可变参数和可变范围,学生登录时程序智能匹配参数使“一题变百题”,按考点在题库中选好题后,学生可多次申请参加考核至满意的成绩,提高了学习效果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并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以“智能化考核”的模式破解评价学习效果难题。

以构件“五化”课堂教学新体系为核心,深入探索“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习惯养成”育人新理念,形成了土建类专业“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协同体制,打造“开放共赢”教育培训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一体化推进构建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这一完备的体系,进一步发挥公共实训中心向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提供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创业孵化、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服务的公共性、公益性、示范性和综合性功能。成果团队教师发起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东省精通城建职业培训学院,取得人社部门的培训与鉴定资质,通过将公共实训中心资源进行(政行企校)协同化建设、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培养(训)、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实现教学科研团队与企业生产团队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教学质量提升和行业企业需求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学院秉承“汇聚、开放、助力、共赢”的理念,在开放服务方面完成了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术等20 门土建类专业网络课程制作并面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针对建设领域新技术应用开展师资培训20余场次,举办建设行业学术交流会议5场次;承办了广州市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助力承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油漆与装饰、混凝土建筑项目广州市、广东省选拔赛,并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国家集训地基”称号。举办广州从化区园林建筑科普公益活动10余场次,获得“从化区科普基地”称号。


在该项目支撑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土建类专业建设成效明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省级一类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2个,建成了一支由“全国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专业领军人才”、“三八红旗手”、“技术能手”等人才组成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个列入教育部试点专业)专业3个、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专业2个、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试点专业5个,3 ,形成了土建类专业“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土建类专业建成行业内领先、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和省级房地产管理协同育人平台、3个省级专业重点(央财)实训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具备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近年来,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余项,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4门,发表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10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国际发明银奖1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100余部,其中“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工法10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余项,完成对2万余名产业工人技术培训,形成了一流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围绕产教融合进行教学科研的系列改革创新,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挑战杯”特等奖1项,其它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59项。麦可思调研数据显示,学校土建类专业2016、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02%、99.81%,就业对口率为88.49%、93.92%,初次就业平均起薪分别为3657元、4022元,毕业三年学生对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的满足度84.55%,专业相关度91.23%,职业期待吻合度81.54%,就业现状满意度84.2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两年土建类专业新生第一志愿投档率均达100%,2016-2018年普高录取第一志愿投档线超省基准线100多分,报到率82.41%、93.60%、95.00%,近两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2.43%和94.60%,对母校推荐度92.40%和95.18%,雇主满意度83.87%和85.22%,社会认可度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示范成效显著。(完)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